中醫(yī)有寒從腳起的說法,在寒冷的冬季,很多人都愿意泡泡腳,溫暖身體,驅除寒氣。
除了驅除寒氣,泡腳還可以刺激腳部諸多保健穴位,如涌泉穴、隱白穴、昆侖穴等,可以起到促進氣血運行的作用,通過經絡作用改善臟腑功能,調理臟腑陰陽,起到“牽一發(fā)而動全身”的效果。
百姓常用的泡腳中藥大多是辛溫散寒類藥,如藿香、艾葉、生姜、紅花、當歸等,但并非所有人都適合。在選擇泡腳中藥時,要在專業(yè)醫(yī)師指導下,根據(jù)中醫(yī)辨證論治理論,根據(jù)不同的癥狀表現(xiàn)和體質特征選擇合適的藥物。
寒凝血瘀者
寒凝血瘀者多表現(xiàn)為局部怕冷不暖,伴有疼痛麻木癥狀??梢赃x擇艾葉、紅花、當歸等溫散活血中藥。
艾葉辛溫,能夠散寒止痛,溫經理血,對于手腳冰涼的女性,或者受涼后伴有痛經的女性尤為合適。
紅花辛偏溫,有活血化瘀、溫經止痛的作用,對于局部疼痛麻木的人群,或者伴有足部微循環(huán)障礙的人群尤為合適。
當歸辛溫,有養(yǎng)血活血、調經止痛的作用,對于伴有氣血兩虛或者痛經的人群尤為合適。
外感寒濕者
外感寒濕者多表現(xiàn)為全身畏寒怕冷,手腳冰涼??梢赃x擇藿香、紫蘇、生姜等辛溫祛寒中藥。
藿香辛溫,能夠解表祛濕,散寒和中,對于風寒濕痹證患者,以及痰濕體質的人尤為合適。
紫蘇辛溫,能夠疏風解表,理氣寬中,對于素來氣滯腹脹,或者伴有鼻塞頭痛等輕癥感冒癥狀的人群尤為合適。
生姜辛溫,溫經散寒,解表止嘔,對于素有脾胃虛寒、食欲不佳的人群尤為合適。
提醒
如果足部有破潰、傷口時不能泡腳,以免引起傷口的反復感染。患有高血壓、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,也不宜長時間泡腳。孕婦也應慎用中藥泡腳,尤其是用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