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某某,男,42歲。2017年8月10日初診。
主訴:反復(fù)呃逆1月余。
病史:患者訴1月前,因飲酒,過食膏粱厚味出現(xiàn)呃逆不止,未曾治療。近來癥狀加重,經(jīng)多方醫(yī)治,針刺、靜脈、肌注、口服中西藥物無效??淘\:呃逆頻作,呃聲高亢有力,頭暈乏力,微有耳鳴,潮熱陣作,口渴喜飲,小便略黃,大便燥而不爽,舌質(zhì)淡紅,苔黃少津,脈沉細稍數(shù)。
診斷:呃逆----陽明積熱,壅滯氣機。
治則:通腑瀉熱,升清降濁,緩痙止呃。
處方:白芍30克,炙甘草10克,生大黃10克,枳實15克,厚樸15克,陳皮10克,竹茹15克,生姜10克。2劑,水煎服。
二診:訴藥后腸鳴腹瀉,得大便2次后,呃逆明顯好轉(zhuǎn),余無異常。原方大黃改為6克,5劑,水煎服。
藥盡呃逆即止,病告痊愈,半年后隨訪,呃逆無復(fù)發(fā)。
醫(yī)案評價:此案為胃腸積熱壅滯,腑氣不通,升降失常,氣機被遏而呃逆。暴呃頻作不休,呃聲高亢有力,皆為實熱之象。秦老選用《傷寒論》小承氣湯和芍藥甘草湯加減,蕩滌胃腸積熱,陽明濁氣下降,氣機升降如常。橘皮以疏膈上郁阻之氣,竹茹以疏久郁之膽火。佐以白芍、甘草和中益陰,柔肝緩急而解痙。全方共奏通腑瀉熱,急下存陰,和中降逆之功。
(責(zé)任編輯:admi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