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某某,女,72歲,因腰及右下肢疼痛半月就診。
初診(2012年12月30日):腰及右下肢疼痛半個月,由家人兩側(cè)攙扶門診就診。詢其疼痛臥床時減輕,起床活動加重,曾在我市某院就診,行MIR檢查,診為腰椎管狹窄癥。給予多種止痛藥服用,效果不理想,并引起胃部不適,腹脹嗝氣,不能正常飲食,另患有腦瘤病史,家人提前告知,但對病人保密。見其腰彎背曲,面色黧黑,形體消瘦,眼眶深陷,舌質(zhì)淡,苔薄白。察其腰背部肌肉瘦削,廣泛叩痛,右小腿肌肉較對側(cè)萎縮,伸膝乏力,站立困難,膝腱反射(+),直腿抬高實驗70°(-),脈沉弱。此乃脾腎兩虛,脘腹經(jīng)筋失卻正常的溫養(yǎng)所致。法當(dāng)溫腎健脾,消痞除脹,通絡(luò)止痛。主以附子理中湯加減。
處方:制附子10g (先煎) 干姜10g 黨參20g 白術(shù)10g 炙甘草6g 炒杜仲10g
川牛膝15g 補骨脂10g 獨活10g 蜈蚣1條 炒麥芽10g
7劑 水煎400ml 早晚各溫服200ml日一劑 注意防跌倒
二診(2013年1月7日):病人服上方后無任何效果,并有稍稍加重之勢,因病人有患腦腫瘤病史,一家人相當(dāng)緊張,懷疑是否是腫瘤轉(zhuǎn)移,然一周前剛剛進行的查體未見腰部腫瘤轉(zhuǎn)移征象,在于病人交談中,見病人雖在冬月卻頻頻用手撩起后衣襟,隨矚道,“注意保暖,不要著涼,否則會加重”。“不不”病人反駁說,“我覺得這樣舒服”。“我不是讓你熱敷了嗎?”我問道,“是的,不過我每次熱敷后,都得跑到院子里這樣涼涼才行”我聞此言猛然一驚,此莫非是:寒在皮膚,熱在骨髓乎?隨即舍脈從證,宗仲景白虎加桂枝湯法,重新調(diào)方如下:
生石膏30g 知母10g 茯苓10g 桂枝10g 炙甘草10g 雙花10g
連翹10g 補骨脂10g 獨活10g 川牛膝10g 蜈蚣1條
7劑 水煎400ml 早晚各溫服200ml日一劑
三診(2013年1月14日):疼痛減輕,已停用止痛藥,但出現(xiàn)胃部飽滿,嗝氣,眠差,舌淡苔薄白,脈弱。內(nèi)熱已解,胃氣漸傷,上方去生石膏30g、知母10g,加半夏10g、陳皮10g,7劑。
四診(2013年1月22日):上方有效,疼痛明顯減輕,納眠良好,口唇稍干,舌脈同前。上方加麥冬20g、白芍20g以養(yǎng)陰柔筋,7劑。
五診(2013年1月30日):腰腿痛癥狀基本消失,久坐久立后稍感右臀部不適感,舌淡苔薄白,脈弱,考慮到病人年高體弱,不宜常用寒涼之劑,此時當(dāng)舍證從脈,擬補腎壯腰,益氣健脾以善其后,八珍湯加減:
生地10g 熟地10g 炒山藥15g 杜仲10g 白芍10g 白術(shù)10g 茯苓10g
黨參20g 川牛膝10g 補骨脂10g 仙靈脾10g 狗脊10g
10劑 水煎400ml 早晚各溫服200ml日一劑